期刊简介

本刊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主要反应我国小儿血液/肿瘤临床、科研及预防医学的动态和成果,传递国内外小儿血液/肿瘤研究进展的最新信息,推广小儿血液/肿瘤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读者对象为从事小儿血液与肿瘤的各级医生、实验室研究人员及相关研究人员。兼顾基层、培养中青年,并益于提高小儿血液与肿瘤疾病的医疗质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小儿血液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466/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司英健 王焕民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小儿血液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5466/R
  • 国内刊号:司英健 王焕民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5年第3期文章
  • 脐血血清铁蛋白水平对新生儿贫血的影响

    已有较多文献报道了对孕妇贫血的研究,并公认血清铁蛋白(SF)水平能较好反映体内铁储备状态[1],孕期SF水平对孕妇是否发生贫血影响很大,SF水平的降低,可导致孕妇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2].因为铁元素是机体血红蛋白生成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孕期妇女对铁的需求大大增加,铁供应不足,必然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作者:杜娟 刊期: 2005- 03

  • 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白血病的毒副作用及防治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化疗的毒副作用及可行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1个疗程L-ASP的使用,并分析防治措施的有效性.结果121个疗程中有46个疗程中出现了1种或1种以上的如下毒副作用:过敏反应、凝血障碍、胃肠反应、低蛋白血症、黄疸、肝酶升高、Y-球蛋白不足、焦虑.及时正确防治无1例死亡.结论积极预防可减少L-ASP的毒副作用,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及时诊断和处理L-ASP的毒付作用可......

    作者:王宁玲;刘芝璋;徐有和;张爱梅;李春 刊期: 2005- 03

  • 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血小板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血小板数目的影响.方法对48例确诊的癫痫患儿行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在服用前、服用6个月、1年时分别采其中指外周血,对其血小板数目进行测定,并与33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治疗组服用丙戊酸钠6个月、1年时的血小板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P<0.01),用药时间越长,降低越明显.结论丙戊酸钠可降低血小板数目,提示丙戊酸钠治疗期间血象......

    作者:李树军;朱风莲 刊期: 2005- 03

  • 左旋门冬酰氨酶脱敏疗法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

    左旋门冬酰氨酶(L-Asparaginase,L-ASP)是治疗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键药物之一,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长期缓解,防止复发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目前也没有其他药物可替代L-ASP[1].但L-ASP是蛋白制剂,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故使用前须作皮试,阴性者方可给药,因此限制了L-ASP的应用.近1年来,我院儿科对10例L-ASP皮试阳性者,采用L-......

    作者:乐少华;李健;陈彩;陈征 刊期: 2005- 03

  • 扑热息痛致重症ITP1例

    患儿,男,3个月.于入院前因发热1天,高体温38.5℃,自服扑热息痛2次,每次0.1,次日热退,全身出现密集出血点及瘀斑,急来我院.查体:T、P、R、Bp正常.皮肤、舌尖、颊粘膜等多处见大量出血点,四肢散在瘀斑,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缘于右肋下4.0cm,质软,次日回缩至肋下2.0cm,3天后肋下不能触及.入院时血常规:WBC8.4×109/L,S0.60,L0.38,RBC4.0×1012/L......

    作者:王辉 刊期: 2005- 03

  • 儿童急性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儿童急性白血病(AL)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占儿童AL中约3/4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T)治愈率可达80%左右,但至少仍有20%的患儿复发.进一步提高白血病儿童的生存质量,及时预测复发,是当前努力的目标.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的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明了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并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判断预后,监测微小残留病变(MRD)的指标,为临床制订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白血病相关......

    作者:朱晓华;吴玥 刊期: 2005- 03

  • 三色流式细胞术在12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色流式细胞术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免疫分型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儿童AL抗原表达规律和免疫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细胞表面及浆内分化抗原的分析.结果120例儿童白血病免疫分型可分为4类:未分化型占0.8%,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占35.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占57.5%,混合型急性白血病占6.7%.69例儿童AL......

    作者:周海霞;钱江潮;陈慧;李原;阮积晨;王菊香;杨军军 刊期: 2005- 03

  • 重视和加强我国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

    成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已有一整套得到国际血液学界认同的诊断分型、预后和疗效判断标准.现有研究证实以上这些成人MDS标准并非适用于儿童MDS,如按MDSFAB标准诊断,至少有30%的儿童MDS不能进行分型诊断,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则对儿童MDS和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患儿的预后判断价值甚微,近甚至有人认为儿童MDS与成人MDS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概念.......

    作者:肖志坚 刊期: 2005- 03